刘邦翦除异姓诸王后大团结之乱史目录,曾与诸大臣立誓,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”,大封刘
氏子弟为王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他以为凭血缘关系,可以避免王室孤立,期能共保汉室。殊不知权位
之争并无亲疏之别,子杀父,弟杀兄,屡见不鲜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大封同姓诸王,恰恰种下了吴楚七
国之乱的祸根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
经过铲除吕后和外戚诸吕之乱,同姓诸王的权势更为显赫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他们
“跨州兼郡,连城数十”,控制着南北各地大片地域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汉室直辖地区仅十五郡,而诸
侯王的封地竟达三十九郡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各诸侯国可自置除丞相以外的官吏,掌握着地方的财
政、军事大权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吴楚七国都在山东、江淮富庶地区,他们的经济也都有了很大的发
展和积累,经济力量最强的吴国所铸的钱币流通全国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
文帝时著名的政治家贾谊、晁错等不断上疏大团结之乱史目录,指出当时“天下之势,方病大肿,
一胫之大几如腰大团结之乱史目录,一指之大几如股”,已形成尾大不掉的危险局面;并提出“众建诸
侯而少其力”和“削其支郡”等削藩建议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文帝、景帝先后采纳这一建议,于是汉室 中央与吴、楚等诸侯王之间削藩和反削藩的矛盾,成为当时突出的矛盾。
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,辈份更高、封地最广,辖有扬州、会稽、豫章等 郡,都城在广陵(江苏扬州),广产盐铁,财力富足,早有觊觎帝位的野心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随着经 济的发展、军力的扩充和中央削藩政策的推行,暗中串通楚王戊、赵王遂、胶西王 邛、胶东王雄渠、菌川王贤、济南王辟光,以诛晁错为借口,于汉景帝前三年(公元前 154年)正月,起兵发动叛乱。
吴王刘濞亲自率吴军二十万人,从广陵出发,北渡淮 河,会合楚兵,号称精兵五十万,要“匡正天下以安高庙”,锋芒直指长安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
梁国是文帝次子刘武的封地,辖四十余城,首当吴楚大军之冲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正月,棘壁(河 南永城西北)一战梁军数万被歼,吴楚军乘胜西进,围攻梁都睢阳(河南商丘南)。
景帝初闻七国反时,为吴相袁盎所误,以为“急斩错以谢吴,吴可罢”,错杀了 晁错大团结之乱史目录。刘濞叛乱的目的是夺取皇位,岂是为一晁错。刘濞拒见汉使,围攻睢阳如 故,景帝这才决心平叛,以周亚夫为太尉,率三十六将军击吴楚军,命郦寄、栾布率 军击赵、齐,以宿将窦婴为大将军,率军屯荥阳以支援各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