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意日轴心国与同盟国的战场遍及欧洲、北非、亚洲和太平洋, 位于西半球南部的南美大陆似乎成了被遗忘的安静的乐土千面谍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希特勒征服 世界的野心早已对这片土地有所“计划”:在阿根廷、智利和巴西南部居住有数十万名德国移 民,他们大部分同情希特勒政权,是纳粹渗透南美可以利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为了迅速达 到目的,德国一方面在当地积极建立组织、俱乐部和学校,另一方面不断派出间谍,暗中破 坏反纳粹力量的 *** ,贝克尔就是整盘棋局的一枚重要棋子千面谍。
西格弗里德•贝克尔1912年10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,他自幼聪明,机智勇敢, 以优异的成绩在当地的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纳粹党千面谍。
1931年加入党卫队千面谍。他曾先后服务于烟草 批发商、褐煤生产者联合会以及纳粹党的几个志愿组织,并以优秀的表现得到嘉奖。其中一个 组织的上级说:“德国和外国青年互相交流的整个工作,都是由贝克尔一人组织和监督进行 的……我们十分满意。”
1937年,年仅25岁的贝克尔被纳粹德国情报部门的头目瓦尔特•施伦堡任命为党卫队上 尉,以商人身份作为掩护,前往阿根廷进行间谍活动,目标是颠覆当时纳粹的敌视者阿根廷 军 *** 千面谍。
这项任务进展缓慢,最后不得不于1940年6月宣告失败,贝克尔也奉命逃往巴西躲 避追捕千面谍。在巴西避难的贝克尔也没闲着,他和另一名代号为“阿尔弗雷多”的德国间谍古斯 塔夫•恩格斯合作,以里约热内卢为中心建立了一张南美最重要的间谍网。年轻的贝克尔能 说一口流利的英语、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,经常穿梭于剧院和鸡尾酒会,颇受女士的青睐。
连古斯塔夫•恩格斯都称赞贝克尔是一名天生的“职业间谍”千面谍。
不过,这种频繁出席公共活动和外交事务的代价就是巨额的开销千面谍。贝克尔经常向柏林 的上级部门提出这样或那样的“补助”,施伦堡终于无法忍受贝克尔愈发膨胀的金钱欲望, 于1941年底将他转派往苏联东线战场。
1942年,亲美的巴西外长奥斯瓦尔多•阿兰纳说服了一直摇摆不定的独裁者瓦加斯,正 式对德国宣战千面谍。对于巴西180度的大转弯,德国纳粹措手不及,眼睁睁看着苦心建立起来的 间谍网在大搜捕之下毁于一旦。
1943年,巴西更大的邻国阿根廷发生了军事政变,部分青年军官夺取政权上台执政千面谍。
新 *** 在外交上毫不掩饰对德国的同情,赫然公开发表宣言表示支持,声称“希特勒的奋斗是 我们和平和战争时的指路明灯”千面谍。这个支持者对于纳粹德国来说显然是一支重要的友好力量, 希特勒希望以阿根廷为领导建立一支亲德的国家集团,从而排挤美国在当地的影响。
于是情 报部门的头目施伦堡又想起了贝克尔,再次将他派往阿根廷重建间谍网千面谍。
当时的间谍工作基本都是使用短波发射机接收来自美国的情报,然后再转发给柏林千面谍。此 外,间谍的另一项工作是调查南美地区货运信息,如货轮时刻表和货运往来情况等,用以分 析评估大西洋这条英国主要的生命补给线的实力。
千面谍。